2020-03-26 04:05:13 NBA资讯 138阅读
2020年的第一天,一切本该如常,但当前NBA主席大卫-斯特恩的讣告传来,手中的篮球似乎也不复色彩,转瞬黑白
殊不知,这只是悲怆交响乐的序曲,科比的猝然离去,不断肆虐的疫情,没完没了的低沉音符仍在轰鸣。
而在今天下午,又有一位老爷子阖目而息,驾鹤西去,他便是终年94岁的鲍里斯拉夫-斯坦科维奇。
前国际篮联秘书长鲍里斯拉夫-斯坦科维奇于北京时间2020年3月20日下午去世,享年94岁
作为前国际篮联(FIBA)秘书长,这位来自塞尔维亚的传奇掌门人曾书写了诸多丰功伟绩,由他本人冠名的“斯坦科维奇杯篮球赛”更是给中国男篮的成长带去了无数助益。
但要说到他这辈子最值得自豪的成就,不禁又多了一声叹息。毕竟,亲手将梦想栽种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两位老人,都只能在那个遥远的世界,再为知音。
造梦者的相遇
世上的事情,本是无巧不成书,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,如果没算错,又该是“梦之队”出发的时节。
从1992年横扫天下至今,每一届奔赴国际级大赛的美国男篮国家队都无疑成为了“梦之队(Dream Team)”这一词条的子目录,可要把时间往回拨一点,现实依旧占了上风。
就当时奥运会的规则所示,所有参赛球员的身份只能是“业余选手”。这对于已有职业联盟的美国篮球界来说,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藩篱。与之相对的是,以前苏联为首的诸多欧洲列强却另辟蹊径,为旗下的职业球员们罗织不存在的工作履历。
因为冷战铁幕的大背景,大多数人对此毫不关心,但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的斯坦科维奇早已按捺不住情绪。
“我所关注的事情是为了让篮球这项运动不断壮大,让他蓬勃发展。但实际情况却与之背离,这对我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事情,”谈及当时的情况,斯坦科维奇难掩愤慨。
斯坦科维奇和大卫-斯特恩在米兰的那次会面促成了“梦之队”以及篮球运动发展的国际化
尽管他多次和更高层的人聊到这层想法,但都被当面否决。不过,皇天不负有心人,在1984年成为NBA主席的大卫-斯特恩心有灵犀,率先抛出了线头,在米兰展开了攻势,举办了几场NBA球队和意大利同行间的友谊赛。
聊到那次改变历史的小小会面,斯坦科维奇记忆犹新,在彼时的奥委会人员看来,这帮职业球员和“恶魔”无异,然而,他乐于与“恶魔”同桌共商大计,因为他心里惦记的唯有篮球。
“我当时的愿望和斯特恩先生一样,就是找到篮球未来发展的最佳途径,将其推至世界,他很喜欢我那个乐于与恶魔共舞的发言,所以一开始我们都是一条心。”
既然两个世界的领头人都已交心,要等的便是一个时机。
当梦想照进现实
在1988年举办的汉城奥运会上,尚是由大学球员组成的美国男篮在半决赛便输给了前苏联队,最终仅收获铜牌。
那个时代若有社交媒体,免不了又是一个登上热搜的大新闻。但和1972年“绝杀慕尼黑”所谓的奇迹相比,人们不再盲目庆祝,渐渐开始回归理性,给出了“这样真的公平吗?”的疑问。
多年后,当大家再问起这种微妙的转变时,斯坦科维奇给出了解释。
“两个原因。首先我们的比赛完全隔绝了NBA球员,但却对其他职业球员开放,这在道德层面实在说不过去;第二个则比较好理解,我们想的是,只有跟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球员进行较量,才能让每个人有所进步。如果你是一个来自其他国家的运动员,当你有机会和卡尔-刘易斯跑一场,可能你根本没啥胜算,但你还是想去试试。”
出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“梦一队”也被视为篮球发展史上最具统治力的球队之一
在诸如此类的情绪的推动下,仅仅八个月后,斯坦科维奇和斯特恩的努力终于花开结果。虽然前苏联代表提出了反对票,依然抵不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压倒性局面。国际篮协正式允许美国男篮将NBA球员带至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。
虽然把事情办成了,但在纷乱的局势下,鲍里斯拉夫-斯坦科维奇并未被视作是什么改写历史的重要角色。好在他憧憬的所有美好景象不再只是幻想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,“梦一队”的登场完全征服了世界,而在这之后,有越来越多的欧洲球星背上行囊,在NBA的舞台上释放着才华。
好在,当世界大同,斯坦科维奇所做的贡献终被知悉。2012年,传奇体育撰稿人Jack McCallum在自己的著作《梦之队》中对于他当年的壮举大为赞赏;三年后,塞尔维亚出品了一部名为《我们终会成为冠军》的电影,也将他的身影记录其中。
斯坦科维奇和斯特恩历史性的握手也以雕塑的方式被放置在FIBA总部
事实上,球迷们对于斯坦科维奇的感谢和敬意从未散去,只可惜,为篮球奉献一生的他却就此远去。据悉,一部讲述这段佳话的纪录片《全“球”(Global Game)》即将在夏天完成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愿我们还能在其中一览他和斯特恩老爷子的音容笑貌,用心去聆听他们为篮球发出的声音。
Borislav "Bora" Stanković,R.I.P
(悟箜)
权责声明:本文为腾讯体育特约稿件,谢绝一切平台转载,违者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。